聆聽音樂專心到一種程度,好像進入一種「」的狀態,會忘記時間,感覺,呼吸,只有音樂是全部。分享發燒音樂,動人音符,是一種喜悅。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起了一個念頭,要把自己喜愛的音樂聆聽時的感受,記錄下來。把器材整治到一個程度,真的必須多花一些時間,靜下來,不論是獨自,或是跟家人,好好的聆聽音樂。花了錢,把一套器材擺在家裡,如果只是當裝飾,不讓他好好唱歌彈奏給我們聽,豈不暴殄天物!

話說,自從愛上SACD之後,一般的CD幾乎不買了。

例如,Lara St. JohnGypsy 就是一例。

當初我在朋友家聽到CD版,真是驚為天人。沒想到是絕版品。既然CD是絕版品,我想,SACD就更沒這個可能。但我還是偶而到各國的 『阿媽爽』 逛一逛, 『一輩』 找一找。

後來聽說代理商再度引進,讓我到台北多處唱片行探聽是否也會引進本來就有製作的 SACD 版,每每向隅,只有CD版。直到最近,終於在日本的某唱片網站上,發現了 Lara St. John 的 Gypsy, SACD 版,讓我歡欣鼓舞了1分鐘。

呵呵,在第2分鐘的第一秒,不懂日文的我,發現我不會使用信用卡購買(真後悔當初電視遊樂器的RPG都沒有玩日版的)。還好想到美麗的日本同事可以幫忙........兩週後,終於送來我家了!

在網站上,打上 Lara 與 Gypsy 就可以找到英文與中文版許多專輯的介紹,所以只想寫下我的感覺,我的心情。

 

從第六首 Gypsy Nocturne 講起。

鋼琴的聲音,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較為和緩與連續的敲擊,可以感受到如似緩和流水般的感覺,像是娓娓道來一個鋪陳,鋪陳即將要說出來的一段往事。
第二層,更為緩慢,但是單獨的敲擊,每一鍵的聲音,包含了敲擊時的瞬間,之後的泛音,好似縈繞在整間房子裡,有點像是沖泡了一杯原豆現磨的咖啡,香氣瀰漫繚繞,氤蘊著整個空間。

接下來,小提琴出場。

小提琴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他的變化真的是太..........太.......,我不知該如何形容。
每一個音符,不像鋼琴有明確的琴鍵,不像吉他有指板,要提琴手精確的抓到正確位置,才能發出正確的聲音.........當然,這裡的意思不是說鋼琴或是吉他比較簡單,其實鋼琴與吉他的難處,在其他的地方,此處不贅。
還有力量的大小,基音,泛音,和弦,快慢,與琴箱的共鳴,跳弓,撥弦,點勾弦等,都創造出小提琴豐富多情的樣貌..........扯遠了。

言歸正傳,小提琴木板在主音之後,仍然能夠讓我感受到其細微震動。好像是敲擊了一下三角鐵,你會聽到接下來延續不斷的聲音。
這裡也是,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章,好似 Lara 在跟提琴對話,而這些對話,就在我的眼前,鉅細靡遺的重演一遍又一遍。

關於 Lara 的呼吸聲。我無法確定是否錄音師把麥克風放置在離 Lara 比較近的位置。這幾次的呼吸聲,我個人覺得,也是有表情的。有時沉穩,有時長遠,有時倏然而止。但每一個呼吸聲,彷彿伴隨著琴音,成為故事裡的插曲。

 

當我想到夜曲 Nocturne, 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莫札特的小夜曲。其輕快,活潑,熱情的曲調,讓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且一聽就有他特有的天才風格。

既然叫夜曲,顧名思義,他再描述,或是讚嘆夜的美,或是夜的光景。也有把夜當成背景,以音樂描述在夜裡感受的情感。

蕭邦,德布西,都有膾炙人口的夜曲。

 
而吉普賽民族,則給人流浪,神秘,多才多藝,流浪,能歌善舞,活潑,樂觀,堅強的印象。
 

西班牙小提琴鬼才 Sarasate (薩拉沙泰),最膾炙人口的名曲 Zigeunerweisen Gypsy Airs 流浪者之歌』,又叫『吉普賽 之歌』,就是描述在他對吉普賽民族的一種情感。『流浪者之歌』跟本曲前半段有共同的特質,那是哀愁,嘆息,幽怨的傷感,以慢而吸引人的步調,描述出來。

流浪者之歌在後段狂暴驟雨般的音符頃洩而出,則是在本曲所沒有的。

本曲把吉普賽人民族浪跡天涯,風霜刻骨,卻又不曲不撓,情感澎湃的情懷,表達到最後一個音符。

 

以下是本張專輯的曲目:

1. 'Carmen' Fantasie
2. Variations on Dark Eyes (Occhi Chornye)
3. Second Rhapsody
4. La Gitana
5. Zigeunerweisen
6. Gypsy Nocturne
7. Tzigane
8. Czardas Caprise 

Gypsy of Lara St. John
arrow
arrow

    南瓜爸在越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